加载中...

港交所咨询:反对建议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的咨询文件

港交所咨询:反对建议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的咨询文件

刊登日期: 2011-07-08
对有关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
咨询文件的意见是
不能接受、坚决反对,认为首要工作是完善现有机制、要求持仓上限,
大户披露报告及停市机制

有关上述咨询文件,经各会员详细研读,深入讨论,现归纳如下结论及意见:
 
  1. 2008 年全球金融市场因过度发展衍生产品,而又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及有限的监管,最终带来灾难的破坏,百年基业的雷曼破产收场,引发无数的怨恨及诉仲,并演变为政治风波,无数国际欧美大型金融机构陷破产边缘,全球金融系统几乎崩溃,亡羊补牢,正当全球的先进国家,为改善衍生产品对金融冲击的安全系数,收紧对衍生产品及对冲基金的监管及增加透明度,限制其借贷比率,本会对文件所阐述的方向、目的、原则和精神以至推行的收市后的期货交易,大感不惑,深表遗憾,并表示坚决反对,亦再次证明交易所以推行国际化的包装下,忽视金融的透明度及安全性,不断借尸还魂,修改制度,优待造市大户,伤害小投资者的利益,最终牺牲整个金融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本会将据理力争,坚决定对到底。
 
  1. 可长可短的期货交易原可为市场带来正面的对冲力量,但当中的安排必须是全面性的多种对冲,单单发展期货交易而未有其它现货(可长可短) 及期权交易配合,它就很容易成为造市工具,在突发的特别负面的事件上,它更可变成破坏其强的武器,直接冲击股市以致整个金融体系。1987 股灾,香港因过度单边发展期货,而没有沽空股票及期权的配套,在四日停市后,期货市场崩溃,直接拖累股市,若非特别安排大户直接接收当中斩仓盘,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现时安排现货收市后,推行赤裸单边期货买卖实有当年1987股灾前的影子情况,因为收市后的交易没法进行其它的交易对冲。
 
  1. 香港以至全球股市,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设立提供多种对冲工具,但因为衍生工具及对冲基金的操作极不透明,加上科技发展,电脑程式买卖的普及化,即使在现货正常交易时段也常有不受控的上落,2008 年金融海啸已是经典例子,带来惨痛教训,无论经多方论证改善,海啸以后,我们仍然会面对及出现失控的现象,2010 年五月六日美股曾出现短时间内出现一千点的跌幅,事后当然一如以往,查究原因,提出改善,但破坏已成。因此现时推行收市后的期货买卖是非当危险,必定出现失控的上落,进而威胁整个股市及经济。
 
  1. 每次交易推行新政,我们大多反对,并不是我们反对发展香港的股市规模,使其国际化,我们的立场是要扩大现有规模或时段,必须正身修善掩弊,我们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改善现有交易的机制,减少当中可能出现的失控危机,其中从两方面入手;安全性及透明度, 若果我们对改善后的交易机制有安全感,我们才考虑推行更长的交易时段。
 
  1. 无论交易会否接纳我们对现时推行收市后期货交易时间的反对意见,我们在这里必须坚持增加停市的安排及大额仓盘披露及上限限制,这是我们的最终底线,因为它不但影响股市的稳定性,也威胁整个金融及经济的安全性。
 
  1. 现时单一股票除要求披露关连人仕的交易及持仓水平,证监条例亦重大的持股人仕(超越5%)作出相同的披露,其原则是保持市场的公平透明度,本会认为对等的原则应同时适用于期货交易的人仕,倘若个别独立的投资单位期货持仓水平超越总仓总数的5%时,其淡仓数目及其后的交易须予以公开披露,直至其水平降至5%以下为止。这亦乎合近代增加投资市场的透明度及知情权。
 
  1. 合理的期货交易可在不同时段为市场提双向的移动机会,避免市场过度极端一面倒的上升或下跌,为当中的升降提供缓冲力量,但若个别投资个体过度投机而建立过量的淡仓,不但危及有关单位的财政稳定,亦引致市场出现过度的搏奕及投机行为,引发市场非理性的波动,无论结果如何,最终是整体市场及投资者受到损害及破坏,2008 年的雷曼投资公司及AIG 便是典型例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会认为有须对个别投资单位持有淡仓设立占淡仓总数比率的上限如10%,其一减少其槓桿风险,其二,减少其造市动机诱惑。
 
  1. 诚如前论,期货的活动可为市场带来正面的缓冲力量,但客观的条件是市场须要保持合理及公正的环境,倘若市场出现一些非常性的因素,继续容许空仓活动可能带来灾难的后果,严重破坏投资者投资价值信心,进而冲击整个经济体系,而近年对冲基金在组织造市上更为精密及专业,联系大型证券商,发布配合其方向的研究报告、财务评级,选择性散发消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至散发谣言,以达到其获利的目的。因此在非常性时期便应须要用非常性手段,本会强烈提议当市场出现失控的时候,期货活动的运作应该暂停,本会提当恆生指数出现单日5%的跌幅,市场便应界定为非常性环境,期货活动须予禁止。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
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