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業務風險管理意見書
刊登日期: 2022-12-12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電郵: |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
香港添馬添美道二號政府總部二十四樓 |
致: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許正宇先生
副局長 陳浩濂先生
期貨業務風險管理意見書
尊敬的許正宇局長、陳浩濂副局長:
國家政策「十四五」規劃支持及强化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截止今年11月底,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數目已經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超過50%,足以證明香港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橋樑。符合市場期望並能同時有效進行合適的風險管理,是對香港定位及發展的不二路徑。本會按此原則,就期貨市場的現況及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 降低港交所的交易權申請的財務要求
過往申請期貨牌照只要符合證監會的財政資源規則(「FRR」)要求便可,惟由去年度起,除要符合證監會的FRR要求外,在申請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的交易權時,港交所更要求申請機構須要有最少3千萬港元流動資金的財務要求,港交所實行的資金要求較證監會更為嚴格,做法亦形成雙重審批。
此政策影響有兩方面:
此政策影響有兩方面:
- 嚴重窒礙期貨業發展,直接導致中小型經紀行放棄從事期貨業務;
- 經紀行只申請期貨牌照而不申請港交所交易權,說明大部份申請者只是通過香港市場去進行環球期貨交易。從證監會調查數據中顯示,逾70%客戶主要投資外國市場,這是否港府政策上樂見的水往外流情況?
- 擴大期貨產品差異化,實行24小時交易制度
國家政策支持香港成為全球風險管理中心,充分發揮香港市場作為風險管理中介的能力,更好地為內地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香港本應可發揮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結合和功能,為實體企業提供豐富多樣的期現結合產品及服務,惟香港期貨市場在產品發展及普及化均較外國市場落後。香港市場目前主要以指數類期貨為主,儘管近年已增設貴金屬和外匯類期貨,但相較外國市場的機制及相關法規配套,香港仍明顯處於劣勢,於港交所交易數據便能清晰反映此情況。
在期貨市場發展上,本會提出以下建議:
在期貨市場發展上,本會提出以下建議:
- 進一步擴大期貨產品差異化。建議在期貨產品上應集中開發農產品期貨和能源期貨,如菜籽油、早秈稻、玻璃、焦煤、膠合板、纖維板、雞蛋等,以符合國內實際資源及市場需求,配合國家「內循環」政策的核心發展方向;
- 延長期貨交易時間。現時香港大部份期貨產品的交易都進行至香港時間凌晨3時收市,本會建議港交所可實行全天侯24小時交易制度,以加強香港作為世界資產管理中心定位,提升和美國芝商所(「CME」)進行管理風險的競爭力。
- 政策上為期貨商提供靈活度
本會強烈反對證監會於2022年11月25日發佈的「有關建議的《適用於從事期貨合約交易的持牌人的風險管理指引》的諮詢文件」內容,尤其收緊保證金制度和加強壓力測試。風險管理指引內容如實行會,將大大增加期貨商的的經營成本。本會強烈要求政府和證監會進行深入討論,研究在政策上提供一定靈活度及生存空間予比期貨經營商,否則猶如過猶不及,成為壓倒本已受疫情及環球經濟影響而大受打擊的中小型經營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由於目前期貨產品不能做孖展借貸,所以不少經紀行會直接將開倉保證金降到80%、50%或20%,以便降低投資者交易資金成本及買賣門檻,促進客戶交投量從而增加生存空間。
同時,本會亦希望政策上可以研究以其他金融產品作抵押品,如股票可作為融資借貸,以增加期貨行業收入;亦可以參考國際上期貨經紀商通行的做法和類似操作,為客戶提供信用便利,更是歐美等衍生品市場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應禁止信貸通融或貸款行為。
由於目前期貨產品不能做孖展借貸,所以不少經紀行會直接將開倉保證金降到80%、50%或20%,以便降低投資者交易資金成本及買賣門檻,促進客戶交投量從而增加生存空間。
同時,本會亦希望政策上可以研究以其他金融產品作抵押品,如股票可作為融資借貸,以增加期貨行業收入;亦可以參考國際上期貨經紀商通行的做法和類似操作,為客戶提供信用便利,更是歐美等衍生品市場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應禁止信貸通融或貸款行為。
- 為期貨商提供財政支援
對期貨經營商而言,現時經營期貨業務的成本沉重,收入來源亦單一,只能從客戶交易中賺取些微佣金。另一方面,港交所所收取的各種數據收費及IT網絡接駁收費等費用,在經紀行的收入中亦佔了較大比重。在商言商,期貨經營商計算收支後,將視期貨業務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本會希望政府可提供一些財政支援及支援措施,如期貨網絡資助和稅額減免等直接落地措施,進一步減低現時經紀行的營運負擔。
本會希望政府可提供一些財政支援及支援措施,如期貨網絡資助和稅額減免等直接落地措施,進一步減低現時經紀行的營運負擔。
- 與內地探討期貨互聯互通計劃
香港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在期貨市場的制度上比內地具有優勢,也是面向全球可以繼續發揮其不可比擬的中介作用,將中國內需市場與全球市場進行有機關聯。香港政府應積極與內地商討期貨互聯互通計劃,該計劃可如同「中華通」和「債券通」一樣,容許香港及國際投資者可以直接進入內地市場,以及合資格的內地投資者也可以涉足香港期貨市場。這不僅為本地期貨經紀行擴大客戶群,更可讓香港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中脫穎而出,繼續保持香港作為亞洲衍生產品樞紐的領導地位。
香港若想繼續保持在金融領域的優勢,則更需要依靠大陸強大的腹地。為此,本會希望政府可以與內地商討其他有利金融期貨發展的政策,如商討於大灣區內設立兩地期貨資質互認或匹配基制,促進兩地人才互流,不一定南下,亦可以北上,而期貨經營商亦可以允許在內地設立辦事處和開展獲客活動。
如果對此信函有任何查詢,歡迎隨時致電本人( )或關注行業部副主任廖燦培先生( )。
敬祝
安康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
會長
陳志華 謹啟
2022年12月12日
政府回覆本會信件
香港若想繼續保持在金融領域的優勢,則更需要依靠大陸強大的腹地。為此,本會希望政府可以與內地商討其他有利金融期貨發展的政策,如商討於大灣區內設立兩地期貨資質互認或匹配基制,促進兩地人才互流,不一定南下,亦可以北上,而期貨經營商亦可以允許在內地設立辦事處和開展獲客活動。
如果對此信函有任何查詢,歡迎隨時致電本人( )或關注行業部副主任廖燦培先生( )。
敬祝
安康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
會長
陳志華 謹啟
2022年12月12日
政府回覆本會信件
最新行業政策倡議
支持《職工會條例》修訂 鞏固國安根基
2025-04-24
回應證監會有關在香港實施無紙證券市場後某些費用的建議限額的諮詢文件
2025-04-23
有關建議修訂《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的諮詢文件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