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2013年1月28日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特别会议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的建议 CB(1)2330/11-12(01)

2013年1月28日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特别会议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的建议 CB(1)2330/11-12(01)

刊登日期: 2013-01-28
立法局财经事务委员会主席

陈鑑林先生 台鉴:

有关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7月10日

跟进港交所收市期指交易时段的问题

本会得悉立法会将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本会表示极度感谢,希望公义能够在立法会得到彰显,本会现就上述问题提出下列表述及诉求,作阁下参考。

1. 我们对2011年5月港交所所进行的咨询的内容及结论提出多点质疑,如:为何港交所刻意隐瞒收市后时段因为银行休业时须要追收按金的技术问题及违约风险?为何没有公开咨询上下波幅的限制?为何强调是自性参予,质却是个强制性参予计划?足以证明信咨询最重误导公众,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缺乏认受性,是错误的结论。对有关的咨询,本会亦有去信代表本会会员表达意见(见附件1),本会会员人数约2,800人,但有汇集回覆时却只计为一单位,严重刻意削弱本会意见的份量,处事极不公平。事宝上,港交所在处理咨询回覆的态度往往是玩弄民意,按需所取,例如收窄午饭时间,绝大部份业界表示强烈反对,但港交所却绝口不提,本会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2. 我们始终认为夜市期指交易是危险、不透明、不公平及不需要;在缺乏成交量及可信性的现货交易水平参考数据,只会增加操控空间,危害投资者利益;我们亦提出与体案例所引发的违约风险及斩仓潮,容易引爆金融危机,衍生如信心危机,溅价抛售资产及银行挤提的金融灾难,实在是得不偿失。〈详细分析见附件2)

3. 为更真实反映业界的忧虑,本会恳立法会开公听会,邀请相关业界代表上来接向政府表达意见。

4. 本会明白现立法会将按例需进行选举换届,因有关问题严重涉及公众利益及安全,本会恳请下届立法会能够继跟进所涉及之问题。

此致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
王国安 会长
2012年7月6日


附件1.

对有关开设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咨询文件的意见是不能接受、坚决反对,认为首要工作是完善现有机制、要求持仓上限,大户披露报告及停市机制

有关上述咨询文件,经各会员详细研读,深入讨论,现归纳如下结论及意见:

1.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因过度发展衍生产品,而又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及有限的监管,最终带来灾难的破坏,百年基业的雷曼破产收场,引发无数的怨恨及诉仲,并演变为政治风波,无数国际欧美大型金融机构陷破产边缘,全球金融系统几乎崩溃,亡羊补牢,正当全球的先进国家,为改善衍生产品对金融冲击的安全系数,收紧对衍生产品及对冲基金的监管及增加透明度,限制其借贷比率,本会对文件所阐述的方向,目的、原则和精神以至推行的收市后的期货交易,大感不惑,深表遗憾,并表示坚决反对,亦再次证明交易所以推行国际化的包装下,忽视金融的透明度及安全性,不断借尸还魂,修改制度,优待造市大户,伤害小投资者的利益,最终备件整个金融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本会将据理力争,坚决定对到底。

2. 可长可短的期货交易原可为市场带来正面的对冲力量,但当中的安排必须是全面性的多种对冲,单单发展期货交易而未有其它现货(可长可短)及期权交易配合,它就很容易成为造市工具,在突发的特别负面的事件上,它更可变成破坏其强的武器,直接冲击股市以致整个金融体系。1987股灾,香港因过度单边发展期货,而没有沽空股票及期权的配套,在四日停市后,期货市场崩溃,直接拖累股市,若非特别安排大户真接接收当中斩仓盘,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现时安排现货收市后,推行赤裸单边期货贸卖实有当年1987股灾前的影子情况,因为收市后的交易没法进行其它的交易对冲。

3. 香港以至全球股市,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设立提供多种对冲工具,但因为衍生工具及对冲基金的操作极不透明,加上科技发展,电脑程式买卖的游及化,即使在现货正常交易时段也常有不受控的上落,2008年金融海啸已是经典例子,带来惨痛教训,无论经多方论证改善,海啸以后,我们仍然会面对及出现失控的现象,2010年五月六日美股会出现短时间内出现一千点的跌幅,事后当然一如以往,查究原因,提出改善,但破坏已成。因此现时推行收市后的期货买卖是非常危险,必定出现失控的上落,进而威胁整个股市及经济。

4. 每次交易推行新政,我们大多反对,并不是我们反对发展香港的股市规模,使其国际化,我们的立场是要扩大现有规模或时段,必须正身修善掩弊,我们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改善现有交易的机制,减少当中可能出现的失控危机,其中从两方面入手;安全性及透明度,若果我们对改善后的交易机制有安全感,我们才考虑推行更长的交易时段。

5. 无论交易会否接纳我们对现时推行收市后期货交易时间的反对意见,我们在这里必须坚持增加停市的安排及大额仓盘披露及上限限制,这是我们的最终底线,因为它不但影响股市的稳定性,也威胁整个金融及经济的安全性。

6. 现时单一股票除要求披露关连人仕的交易及持仓水平,证监条例亦重大的持股人仕(超越5%)作出相同的披露,其原则是保持市场的公平透明度,本会认为对等的原则应同时适用于期货交易的人仕,倘若个别独立的投资单位期货持仓水平超越总仓总数的5%时,其淡仓数目及其后的交易须予以公开披露,直至其水平降至5%以下为止,这亦乎合近代增加投资市场的透明度及知情权。

7. 合理的期货交易可在不同时段为市场提双向的移动机会,避免市场过度极端一面倒的上升或下跌,为当中的升降提供缓冲力量,但若个别投资个体过度投机而建立过量的淡仓,不但危及有关单位的财政稳定,亦引致市场出现过度的搏奕及投机行为,引发市场非理性的波动,无论结果如何,最终是整体市场及投资者受到损害及破坏,2008年的雷曼投资公司及AIG便是典型例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会认为有须对个别投资单位持有淡仓设立占淡仓总数比率的上限如10%,其一减少其槓桿风险,其二,减少其造市动机诱惑。

8. 诚如前论,期货的活动可为市场带来正面的缓冲力量,但客观的条件是市场须要保持合理及公正的环境,倘若市场出现一些非常性的因素,继续容许空仓活动可能带来灾难的后果,严重破坏投资者投资价值信心,进而冲击整个经济体系,而近年对冲基金在组织造市上更为精密及专业,联系大型证券商。发布配合其方向的研究报告、财务评级,选择性散发消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至散发谣言,以达到其获利的目的。因此在非常性时期便应须要用非常性手段,本会强烈提议当市场出现失控的时候,期货活动的运作应该暂停,本会提当恆生指数出现单日5%的跌幅,市场便应界定为非常性环境,期货活动须予禁止。

香港证券及期货业专业总会
会长王国安
2011-05-31


附件2

关注金融安全、坚决要求收市期指先试先行、强烈要求试行期间限制上下波动不过2.5%然后再作全面咨询

本会原则上反对仓猝推行收市后期货买卖,认为当中藏极大风险危机,遇有事故,或会引巨大金融灾难包括系统性风险以至银行挤提,最终须由全港市民支付代价。即使港交所认为这是国际化的必然发展,本会坚持在试行新制时,应以审慎态度,以先试先行,汲取教训,每节上下波幅限于2.5%以内,实行一段时间,再进行全面咨询检讨。

股票是信心的指标

现时全球经济趋一体化,个别地域绝不能独善其身。同样,个别投资市场也不能与整个经济体系分割。股票价格在可接受的幅度是代表投资价值的评估和取舍,一旦急速波动超越警戒范畴就可演变成信心危机,急速上升可产生泡沫,埋下大跌的潜在危机,急速崩溃,配合消息,报告、谣言更衍生信心危机,引发非理性抛售资产,银行挤提,同样冲击整个社会,1997年11月有港基银行挤提,当时前一月仅一个月恆指由高位15,133下挫6,357点至8,776低位。2008年9月24日有东亚银行挤提,当年恆指由五月高位26,322起跌去7,822点至9月的低位18,500,情况如出一辙。

香港环球交易选须逐步发展,无论认受性、普及性及成熟性仍有待大幅改善

1. 虽然香港股市市值约处世界七大,但位处新兴市场位置,无论在规模、历史、成熟性及认受性都不能与欧美比较,最终所产生的交易量及指数水平认受性实有待怀疑。
2. 在推出期间,只提供期指买卖,并无并行之现货及其他对冲产品对冲,也缺乏可认受之参考价值数据,易受操控及最终冲击翌日之交易市场。
3. 收市期货买卖多为香港人休息时段,买卖预期稀疏,透明度值得怀疑,应该小心试验。
4. 在原有设计的波幅限制之5%藏有极大全险风险陷阱,在股灾的情况下,如大跌市下,每引发失控性的斩仓潮,产生广泛性的违约风险,或会威胁券商的偿付能力,引发金融灾难,现试举实例:
目前开仓按金为 67,000(除50元一点,约1,340点缓衝)
维持仓按金为 51,000(除50元一点,约1,020点缓衝)
目前恆生指数水平为 21,640
波幅限制 升/跌1,082点

例子,

i. 客户开仓付足按金,正式收市时,下跌320点,触及维持仓按金,不须 call margin,
ii. 倘收市时段,大市在短时间(人为或非人为),跌至波幅限制,1,082点,实际上客户账户已是负数,因为是短时间失控下跌,电脑止蚀斩仓很大机会失效,晚上因为银行休市,客户与券商可能失去信任。
iii. 极端情况下,翌日开市很可能出现跳跌(gap down),客户账数负值更加扩大, 券商偿付能力受威胁,不能等待客户过账,出现不论价强行斩仓潮,对对冲操控基金趁势向下施压,以更低价平会,饱食远飞,留下券商与客户争执,留下一大堆坏账待处理,部份券商可能倒闭,引连锁性牌效应,产生社会矛盾,这是极危险陷阱,雷曼迷债之金融灾难,前车可鑑,不可不防。

上述之例子并不极端,也不天荒夜谈,单2011年8月至10月
日期 开市 最高 最低 收市 日波幅 跌幅 最大跌幅
2011/08/05 20,939 21,018 20,643 20,946 375 -939 -1,242
2011/08/08 20,409 20,573 20,044 20,491 529 -455 -902
2011/08/09 19,210 20,159 18,868 19,331 1,291 -1,615 -2,078
2011/09/21 18,892 19,024 18,699 18,824 325 -191 -316
2011/09/22 18,297 18,297 17,859 17,912 438 -912 -965
2011/10/03 17,179 17,179 16,717 16,822 462 -772 -875
2011/10/04 16,732 16,841 16,170 16,250 671 -652 -572

再看下列恆生指数20011年6月前十大跌幅日子
 
日期 跌幅 排名
2008/01/22 -2,061 1
2008/10/27 -1,602 2
2007/11/05 -1,526 3
1997/11/05 -1,438 4
2008/01/16 -1,386 5
2008/01/21 -1,383 6
2008/04/17 -1,380 7
2008/10/08 -1,372 8
2008/02/06 -1,339 9
2000/01/05 -1,226 10

跌幅全部超过1,200,尚未计入当日前后的跌幅,足以蚕蚀大部份的开仓按金,其中7日是在过去年四年内发生,不能视之为偶然事件。

在我们既有的资料中,在较多人买卖的期货中,大部是美国道指期货及S&P期货指数、日经指数或欧州个别大金融市场指数。其他只有摩根台湾指数及摩根星加坡指数有收市后买卖,而涉及之产品亦只是投行自行编製,官方的指数并无提此等服务。可见,以新兴市场官方指数提供的收市后交易,非常罕见,某程度上反映需求不大,无论认受性,可信性,透明度及公正性均值得严重怀疑!

计划是试行性,没有前科,亦涉及香港整体金融安全的严肃问题,原来设计完全不足应付已发生及未来发生的金融灾难,也没有紧急补救指施应付风险偿付危机,坚决要求收市期指交易先试先行、强烈要求试行期间限制上下波动不过2.5%然后再作全面咨询检讨。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
王国安会长
 

 

 

王国安会长发言

 

陈志华先生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