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咨询:完善市场 精明投资 - 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
刊登日期: 2006-01-24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主席韦奕礼先生
尊敬的韦奕礼主席:
窝轮的急促发展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5年8月4日,职工会曾致函 阁下提出两项关注事宜,其中一项提及应重新检讨备兑认股证(简称“窝轮”)的发行条款及加强发行商的监管条例。11月证监会发表《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并进行公开咨询,职工会对政府和证监会对窝轮市场的关注表示欢迎,职工会身为业界组织和专业团体,也代表着维护国家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利益,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自当有责任和义务对现时的窝轮市场发表意见,并希望能进一步改善市场的质素,增强风险的监控。
现特随函附上职工会对《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文件的意见书,及职工会搜集有关窝轮报导之剪辑(自2005年1月13日第一篇至今已超越一年时间),经由接近20间不同形式的传媒机构,辑录166篇报导,达200页,共三册一起递交于证监会作为参考,这些剪辑是集合了众多的民意,内容包括职工会曾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公告,报章社评,週刊专访、电子传媒资讯、学者评论,市民心声,专业人士、民间团体、戒赌机构、政府财经官员、监管机构、商人银行、窝轮发行商、立法会议员、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财经专栏作家、证券业团体、组织、教育机构等意见(见附件)以备 贵会参考。
职工会恳请 阁下能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集思广益,以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和保障投资者利益为大前题下,对窝轮市场进行认真的检讨。
香港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
会长王国安
日期: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文件意见书
政府和有关当局对窝轮市场的关注,职工会表示欢迎,证监会于11月发表的《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简称《报告》),职工会认为检讨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并不全面,接触层面也不够广泛,据闻《报告》内容主要是采集两大既得利益集团,港交所和发行商的综合意见,对公众、投资者、业界、学者的诉求和意见,并没有作出回应,内容的观点有明显倾斜,因此导致传媒和学者都批评该报告『雷声大、雨点小』。
《报告》内容对窝轮根本性的问题避而不谈,只反覆提及衍生工具的复杂性,恐怕过份的监管,令香港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又担心成交减少,不能做市场一哥等等。《报告》完全忽略如何保护投资者的资金,漠视投资者在窝轮市场的损失,如何加强对发行商的监控也隻字不提,反映《报告》中的内容只谈表面问题,对窝轮的根本问题没有深入探讨,总体而言职工会对《报告》只环绕提出的6点作检讨和咨询表示失望。
《报告》内容主要提及6点,1)流通量提供者,2)增发及相同权证的发行,3)佣金回扣,4)推销指引,5)浅白语言,6)投资者教育。职工会意见:
原则上职工会赞成流通量提供者的存在,证监会应向公众清楚列明流通量提供者的资格、责任和义务,与发行商的关係。流通量提供者如何受监管和对违规的处罚等,严防利用假成交、假街货流通量,製造成交活跃的假象,误导和诱使投资者加入买卖。
职工会一直认为增发制度根本存在不公平和有极大风险。
对禁止佣金回扣的建议表示赞同,这可减少不合法活动的产生。
欢迎证监会将发布关于推销衍生权证的指引,希望能明确界定广告、推介、贴士和分析的定义,避免投资者被误导。也应检讨受僱人士利用传媒公开推介自己公司发行的窝轮有否存在利益衝突。
赞同证监会要求文件采用浅白语言的做法,有助投资者更了解窝轮上市文件和规则。
投资者教育是证监会和业界的长期工作,职工会表示支持和配合。
除了上述6点外,证监会忽略了以下一些更重要的问题:一)社会和投资者方面的声音,二)发行商方面的监控。
据传媒报导,股神毕菲特曾公开表示『衍生工具有如计时炸弹,巨大的信贷风险集中为数甚少的衍生工具交易商手上,衍生工具市场监管薄弱,令衍生工具有如洪水猛兽,应避而远之』。去年底,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观点》中直言对窝轮这项衍生工具对股市潜在影响感到担心,提及『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且渗入金融体系的不同环节,而先进的衍生工具,令金融市场的运作变化更难捉摸,理论上衍生工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往往并不明显,衍生工具反而变成有点喧宾夺主,对股市潜在影响感到担心』。两者的言论,值得香港有关当局参考,并在进行检讨窝轮市场发展时作出反思。
此外,多位立法会议员在1月5日立法会会议上也曾提出多项质询,但并未获有关当局作出正面回应,职工会也希望有关当局重视议员的意见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香港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
会长
王国安
日期: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附 件)
日期: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就有关窝轮传媒报导之剪辑,2005年1月13日第一篇至今已超越一年时间,经由接近20间不同形式的传媒机构,现共辑录166篇报导,达200页,共三册。当中包括报章、週刊、电子传媒资讯及职工会公告等途径发放。而对写轮作出评论者非常广泛,亦包括政府财经官员、监管机构、商人银行、窝轮发行商、学者、立法会议员、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财经专栏作家、证券业团体、组织、教育机构等等。现再加以详细分析见下列:
如有错漏,敬请原谅
主席韦奕礼先生
尊敬的韦奕礼主席:
窝轮的急促发展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5年8月4日,职工会曾致函 阁下提出两项关注事宜,其中一项提及应重新检讨备兑认股证(简称“窝轮”)的发行条款及加强发行商的监管条例。11月证监会发表《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并进行公开咨询,职工会对政府和证监会对窝轮市场的关注表示欢迎,职工会身为业界组织和专业团体,也代表着维护国家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利益,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自当有责任和义务对现时的窝轮市场发表意见,并希望能进一步改善市场的质素,增强风险的监控。
现特随函附上职工会对《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文件的意见书,及职工会搜集有关窝轮报导之剪辑(自2005年1月13日第一篇至今已超越一年时间),经由接近20间不同形式的传媒机构,辑录166篇报导,达200页,共三册一起递交于证监会作为参考,这些剪辑是集合了众多的民意,内容包括职工会曾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公告,报章社评,週刊专访、电子传媒资讯、学者评论,市民心声,专业人士、民间团体、戒赌机构、政府财经官员、监管机构、商人银行、窝轮发行商、立法会议员、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财经专栏作家、证券业团体、组织、教育机构等意见(见附件)以备 贵会参考。
职工会恳请 阁下能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集思广益,以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和保障投资者利益为大前题下,对窝轮市场进行认真的检讨。
香港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
会长王国安
日期: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文件意见书
政府和有关当局对窝轮市场的关注,职工会表示欢迎,证监会于11月发表的《香港的衍生权证市场报告》(简称《报告》),职工会认为检讨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并不全面,接触层面也不够广泛,据闻《报告》内容主要是采集两大既得利益集团,港交所和发行商的综合意见,对公众、投资者、业界、学者的诉求和意见,并没有作出回应,内容的观点有明显倾斜,因此导致传媒和学者都批评该报告『雷声大、雨点小』。
《报告》内容对窝轮根本性的问题避而不谈,只反覆提及衍生工具的复杂性,恐怕过份的监管,令香港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又担心成交减少,不能做市场一哥等等。《报告》完全忽略如何保护投资者的资金,漠视投资者在窝轮市场的损失,如何加强对发行商的监控也隻字不提,反映《报告》中的内容只谈表面问题,对窝轮的根本问题没有深入探讨,总体而言职工会对《报告》只环绕提出的6点作检讨和咨询表示失望。
《报告》内容主要提及6点,1)流通量提供者,2)增发及相同权证的发行,3)佣金回扣,4)推销指引,5)浅白语言,6)投资者教育。职工会意见:
- 流通量提供者
原则上职工会赞成流通量提供者的存在,证监会应向公众清楚列明流通量提供者的资格、责任和义务,与发行商的关係。流通量提供者如何受监管和对违规的处罚等,严防利用假成交、假街货流通量,製造成交活跃的假象,误导和诱使投资者加入买卖。
- 增发及相同权证的发行
职工会一直认为增发制度根本存在不公平和有极大风险。
- 理论上,现时的增发机制,发行商可以在没有对冲下,可无限量增发某隻窝轮,总街货量和市值可以大过正股,如果股票走势一面倒,风险将无限大。
- 市场价格应由市场自由调节才算公平,如价格偏离,自然有投资者放出手上窝轮,也不会有人愿意贵价入货,承接力也会减少,价格自然下调,容易出现『挟仓』的言论全属歪理。增发令投资者处于更不公平位置。
- 现时投资者不能在窝轮市场进行沽空活动,存在不公平游戏规则,定立公平的抛空制度可防止挟仓,又更公平,何须一定要由发行商增发。
- 佣金回扣
对禁止佣金回扣的建议表示赞同,这可减少不合法活动的产生。
- 推销指引
欢迎证监会将发布关于推销衍生权证的指引,希望能明确界定广告、推介、贴士和分析的定义,避免投资者被误导。也应检讨受僱人士利用传媒公开推介自己公司发行的窝轮有否存在利益衝突。
- 浅白语言
赞同证监会要求文件采用浅白语言的做法,有助投资者更了解窝轮上市文件和规则。
- 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是证监会和业界的长期工作,职工会表示支持和配合。
除了上述6点外,证监会忽略了以下一些更重要的问题:一)社会和投资者方面的声音,二)发行商方面的监控。
- 社会和投资者方面的声音
- 有协助戒赌的团体认为现行的窝轮买卖方式,本质上已完全符合赌博的定义,据调查所得,八成投资者投资窝轮都损手,有关当局如何面对这种批评和如何向市民、投资者交待?有否研究投资者损手的真正原因?
- 政府和有关当局有否计算过香港投资者在窝轮市场被蒸发的资金有多少?资金的流失会否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对香港股市的长远发展是否有负面影响?
- 美国有些省份,因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准散户参与,只准基金买卖。香港因资讯发达,散户投资者特别多,有关当局有否考虑定下类似制度保护散户投资者的资金得到公平的对待?
- 政府和有关机构是否只追求世界第一和盈利,罔顾投资者利益?
- 发行商方面的监控
- 现时的窝轮发行商,大都是外资商人银行,在『一业两管』的制度下,发行商正式由何机构监管?金管局?证监会?如发行商出事,何机构要负责任?
- 发行商必须拥有超过20亿港元的资产净值,但并不代表资产或流动资金已足够,理论上,窝轮的无限发行量令其市值随时超过20亿元,在发行商存在倒闭的风险下,证监会如何监控此风险?有否制定发行商的 --- 流动资金?业务操守守则?相连或相关公司活动?财政资源申报表?怎样应付或然负债?
- 发行商有否进行对冲?或只是与投资者对赌?公众如何得知?证监会有没有资料得知?能否向外公布?透明度是否足够?
据传媒报导,股神毕菲特曾公开表示『衍生工具有如计时炸弹,巨大的信贷风险集中为数甚少的衍生工具交易商手上,衍生工具市场监管薄弱,令衍生工具有如洪水猛兽,应避而远之』。去年底,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观点》中直言对窝轮这项衍生工具对股市潜在影响感到担心,提及『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且渗入金融体系的不同环节,而先进的衍生工具,令金融市场的运作变化更难捉摸,理论上衍生工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往往并不明显,衍生工具反而变成有点喧宾夺主,对股市潜在影响感到担心』。两者的言论,值得香港有关当局参考,并在进行检讨窝轮市场发展时作出反思。
此外,多位立法会议员在1月5日立法会会议上也曾提出多项质询,但并未获有关当局作出正面回应,职工会也希望有关当局重视议员的意见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香港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
会长
王国安
日期: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附 件)
日期:二零零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就有关窝轮传媒报导之剪辑,2005年1月13日第一篇至今已超越一年时间,经由接近20间不同形式的传媒机构,现共辑录166篇报导,达200页,共三册。当中包括报章、週刊、电子传媒资讯及职工会公告等途径发放。而对写轮作出评论者非常广泛,亦包括政府财经官员、监管机构、商人银行、窝轮发行商、学者、立法会议员、社区服务中心专业社工、财经专栏作家、证券业团体、组织、教育机构等等。现再加以详细分析见下列:
1. | 机构/包括: | |||
a. 报章: | 东方日报 | 信报 | 香港经济日报 | |
明报 | 星岛 | 苹果日报 | ||
太阳报 | 成报 | 都市日报 | ||
Financial Times | 商报 | 新报 | ||
The Asia Wall Street Journal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
b. 週刊: | 快週刊 | 东週刊 | 壹週刊 | |
c. 网络传媒: | 经济通 | Warrant88.com | ||
2. | 评论者包括: | |||
a. 学者: | 澳洲麦格理大学沙迪教授 | 中文大学苏伟文博士 | 浸会大学林建教授 | |
浸会大学麦萃才教授 | 浸会大学冯国华教授 | 城市大学张仁良教授 | ||
城市大学钟昌荣研究生 | 城市大学曾渊沧教授 | 林森池 | ||
曹仁超 | 张华峰 | 许照中 | ||
梁崇让 | 英明朱 | |||
b. | 经济通首席顾问梁业豪 | |||
c. 财经专栏作家: | 吕志华 | 方卓如 | 冠天 | |
活力先生 | 苏子 | 蒋中行 | ||
沈振盈 | 邝民彬 | 老闆周记 | ||
行内行外 | 财经主打 | 衍生论坛 | ||
高丰 | 陆文 | 黄玮杰 | ||
眞情流露 | 投资纵横 | 民生短波 | ||
d. | 明爱展晴中心戒赌服务部 | |||
e. | 窝轮发行商: | 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 | 比联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 |
3. | 另曾出版新闻稿、调查结果、书籍及研究报告探讨写论包括 | |||
a. | 香港交易所新闻稿《香港交易所讨论衍生权证并征求意见》。 | |||
b. | 证券及期货业职工会公告《窝轮问卷调查结果》。 | |||
c. | 证券分析实践 ----- 林森池着。 | |||
d. | 《迷「赌」众生》 ----- 明爱展晴中心编着。 | |||
e | 国际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及亨达国际协製之研究部告。 |
如有错漏,敬请原谅